舰队加血的核心依赖于具备维修功能的舰船(俗称奶船)以及合理的技能与装备搭配。维修船如卫士、苔原、谷神星等,需优先提升冷却缩减和锁定速度属性,确保治疗效率最大化。装备增强型修复装置可直接提高治疗量,快速修理技能则是奶船必备的核心模块,能显著缩短维修间隔。实战中需注意维修船的部署位置,过于靠前易被集火,过于靠后则无法覆盖全队。
奶船的战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即时治疗上,还涉及舰队整体生存率的提升。能量场发生器可为舰队提供临时护盾,间接减轻治疗压力;辅助导航系统能降低舰队行动延迟,避免因机动性不足导致的治疗脱节。维修船操作者需实时监控舰队状态,优先为低血量舰船提供支援,尤其在撤退或阵地转换时需动态调整治疗目标。若资源有限,可优先为奶船配备命中率属性,确保治疗指令稳定生效。
技术值分配是提升维修效率的关键环节。奶船的技术点应优先投入载机系统(如存在)或武器调校中的冷却缩减模块,次要点选锁定速度与命中率。需避免将技术值浪费在输出类属性上,奶船的定位始终以支援为核心。若舰队中存在多艘维修船,建议采用分时段治疗策略,避免治疗量溢出,同时覆盖更广的战斗阶段。
高阶玩家可通过优化战术指令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。维修船在舰队遭受范围伤害时,可手动触发紧急维修指令,临时提升治疗量但会增加策略值消耗。在持久战中,维修船需与防御型舰船配合,由后者承担主要伤害,前者则专注维持战线稳定。过度依赖维修船可能导致输出不足,因此舰队中应保持合理的攻防比例。
单独强化治疗能力而忽视舰队火力或防御,会导致战术失衡。建议定期通过实战检验维修船效能,根据战报调整加点与装备,逐步形成适应不同战况的治疗体系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可优先培养1-2艘高等级维修船,而非分散投入多艘低效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