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断能否攻城需综合评估敌我实力、战场环境和战术准备三大核心要素。首要条件是确保己方集结部队规模达到25万兵力上限,且兵种以攻城车为主力搭配护卫兵种,同时需配备具有攻城天赋的统帅如埃塞尔弗莱德或查理·马特。敌方城墙耐久度、驻防统帅强度及医院容量是必须侦查的关键数据,若敌方处于资源短缺或联盟支援薄弱时段,可视为进攻窗口期。攻城本质是资源消耗战,需提前储备加速道具和资源包以维持持续压制。
战场环境分析包括敌方联盟活跃度、领土连接状态及周边资源点控制情况。若敌方联盟旗帜或要塞与目标城池相连,需优先切断其增援路径;若目标处于燃烧状态但频繁修复,则需组织多轮集结进行火力压制。地形因素也不容忽视,位于地图边缘的城池因支援延迟更易攻克,而中心区域城池往往受多方掣肘。科技层面的追踪术与伪装术能提升侦查效率,准确获取敌方资源储备和驻军详情是制定战术的基础。
战术层面需遵循先蚕食后歼灭原则,通过反复掠夺资源田、骚扰采集队伍削弱敌方战争潜力。集结进攻时应统一兵种等级,避免低阶兵拉低整体输出效率,同时派遣散队拦截敌方增援。若敌方驻防武将为孙武或理查德一世等防御型统帅,需针对性调整兵种克制关系,骑兵优先应对步兵驻防,步兵则克制弓兵阵容。攻城器械的投石车和火炮对城墙有额外伤害加成,但需防范敌方骑兵突袭。
若敌方城墙耐久归零后随机迁城,而己方无法快速占领其领土,则攻城意义有限;反之若能同步摧毁其联盟建筑并控制关键圣地,则可形成长期战略优势。医院容量不足导致的士兵永久死亡是高风险因素,需确保己方伤亡处于可控范围。攻城并非孤立行动,必须与盟友协调进攻节奏和资源分配,避免因孤军深入陷入被动。